当前位置: 首页 / 大理为家房网 / 楼市资讯 / 正文
正在阅读:洱源县投入7.19亿元建设2.43万亩湿地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洱源县投入7.19亿元建设2.43万亩湿地

转载 发布:2019/07/19 16:41:51 来源:大理日报 221 阅读

山翠漫,树青柔。清清凤羽河一路奔向如画般的茈碧湖,沿岸生态隔离带绿树浓阴,芳草未歇。“这几年来,经过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各项措施和持续的湿地建设,凤羽河变得清清秀秀。今年1至7月,已经有5个月的水质达到Ⅲ类。”7月12日,在大涧河湿地,洱源县凤羽镇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杜良告诉记者。


十多个进水口“哗哗”地往大涧河湿地灌注着来自远处村庄的生产生活污水,杜良说,库塘、氧化塘、大小污水处理厂在凤羽镇各村委会星罗棋布。目前,凤羽河在流经凤羽镇4.15公里的流域内有大涧河、青螺沟、马爷河三大湿地,总占地一千多亩,其中青螺沟湿地日处理污水量25000立方米。流域内9个村委会的生产生活污水最终通过三大湿地净化后流入凤羽河,进入茈碧湖,最终汇入洱海。


近年来,洱源县以洱海源头万亩湿地建设为最有力的抓手,在入洱海河流两侧、重要湖泊周围、沿湖沿江村落下游建设和恢复湿地,让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农田尾水进入湿地沉淀净化后再进入河道,确保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质提升改善。“十二五”至今,通过退耕还湿、退塘还湿、退经营还湿等措施,截至目前已建成湿地28块,面积1.87万亩。2017年,洱源县在主要入洱海河流两侧各100米、支流各50米域内,流转土地1.39万亩,建成生态隔离带107公里、串株式多塘湿地500亩。2018年,境内主要入洱海河流污染负荷削减明显,水质实现稳中向好。


白鹭影下,青山绿水、粉荷点点、莲叶田田……7月11日,云南画报记者李晓超操控着无人机,将茈碧湖畔630亩的草海湿地尽收“眼底”。铺在层层叠叠翠绿中的亮黄色栈道,恰如一把金色钥匙为我们开启了洱海源头湿地壮美的画卷。


据介绍,草海湿地所在曾经是渔场养殖基地,周边集中着餐馆、旅馆、鱼塘。2011年6月,草海湿地开工建设,主要承担处理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低污染水,保护茈碧湖水源地的功能,并兼顾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景观提升。2012年8月,草海湿地全面完工。同年,洱源县实施了茈碧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退滩地还湖“三退三还”试验示范建设。


“洱源万亩湿地是洱海的肾。多年来,洱源县坚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在洱海源头构筑起了坚固的湿地生态系统堡垒,在洱海水质和生态环境提升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洱源县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杨春冰说。目前,洱源县已建和在建的湿地共35块,总面积为2.43万亩,共投入资金7.19亿元。其中,最大的湿地为东湖湿地,面积6819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洱源万亩湿地充分发挥了对污染物的阻滞、截留、吸附等作用,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亿方清水入洱海。同时,随着近年来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洱海源头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性和生态功能得到了全面维护和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洱源县的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也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杨春冰告诉记者:“仅以草海湿地为例,天上有七十多种鸟,水下有三十多种植物,入冬后,沿岸树木五彩缤纷。”


极目远望,侧耳遐听。东湖万亩荷花、西湖绿水青山、茈碧湖五彩斑斓……洱源县万亩湿地芦苇荡漾、碧水清波、鸟类翔集,各类生物和谐共生,构建了“一湖一品”的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画面。(本报记者 杨  磊 )

信息来源:大理日报


相关楼盘